基础医学是研究人的生命和疾病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的自然科学,是临床医学乃至整个现代医学发展的基石。基础医学属于医学门类中的一级学科之一,下设6个二级学科,即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法医学和放射医学。鉴于基础医学在医学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基础医学涉及的二级学科所属课程均为我国高等院校医学生的必修课程。因此,高质量的基础医学是医学教育的根本和重要保障。目前,我国在发展新时代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对基础医学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健康领域具备医学、生物学、交叉学科背景和拔尖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短缺,尽管产业潜能巨大,但现有人才队伍还不能很好适应新的发展。
设置基础医学本科专业是我校适应“新医科”建设、响应国家“强基计划”、完善学科专业布局、加快培养基础医学高端人才的重要举措。培养能适应现代生物医学科学研究和高等医学教育发展需要、具备成为行业领军人才的发展潜力、能够在医学科研机构和高等医学院校等部门从事医学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厦大医学的使命担当。
课程设置
基础医学属于基础学科,是现代医学的基础,其所研究的关于人体的健康与疾病的本质及其规律为其他所有应用医学所遵循。
本科阶段的基础课程包括自然科学课程,如现代生命科学导论、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细胞生物学等。专业课程包括基础医学课程、临床医学课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课程、医学教育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等五个模块。专业核心课程包括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生理学、病理学及病理生理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及医学影像学等。
培养特色
厦门大学基础医学专业致力于培养既拥有基础医学知识,又有一定的临床实践经验,更知晓现代生命科学理论的高层次、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基础医学专业负责人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家淮教授,现任厦门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部主任、医学院院长。
本专业目标定位高远。基础医学依托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部(以下简称“医学部”),充分发挥厦门大学多学科优势,借助教育部“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融通医学部“博伊特勒书院拔尖班”,对接国家“强基计划”,有效整合高素质师资队伍、高层次科研平台、高水平临床基地,行我校“医学+X”交叉项目主体责任,厚植学科基础、浸润科学素养、涵养创新思维,为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市场推广、基础管理等行业培养领军人才。
本专业培养模式创新。注重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采用小班化、讨论式、探究式教学,实施全程导师制,引导学生早进实验室、早进课题组、早接触科学研究。本专业课程设置突出前沿性和综合性,分为五个模块:公共基本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学科通修课程、专业方向性课程、选修课程,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学科支撑强大。医学部的生物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临床医学ESI排名进入全球前0.1-0.5%;拥有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子疫苗学和分子诊断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然产物源靶向药物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等一批高水平学科平台。厦大医科是以医学院为主干,多学科学院支撑的“新医科”体系。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生命科学经过百年积淀、医学经过二十五年快速发展,汇聚了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973首席科学家、国家杰青、国家优青、国家高层次人才青年项目等学科带头人的高层次教师队伍。教师潜心教书育人、科研教学相互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在教学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生物学、医学检验、预防医学、临床医学等一批专业入选国家或福建省一流专业。
本专业教育资源优渥。医学部拥有生命科学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国家级临床技能综合培训中心、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创新型医学人才的培养提供高水平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平台。另外,拥有10所附属医院(含1所直属附属医院)、5所教学医院,临床教学质量稳定,教学资源丰富,教学设施先进。
本专业毕业生既可以衔接本校本-硕-博贯通式培养计划,也可以进入其它高等医科院校、科研单位、医疗机构、生物医药企业等从事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市场推广、基础管理等工作。本专业为学生持续发展提供多种路径和通道。
教师寄语:对人类而言,基础研究就是理解世界的过程,比如牛顿第一定律对普通人而言没什么用,但是它奠定了力学的基础,它引发的产业革命给世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样的,医学领域基础研究的突破,可能会带来意义重大的临床转化。